督導與受督:精神分析的養成和傳遞


【課程編號】070301
【講師】: 周仁宇
Speaker Bio: 
  • 兒童精神科醫師;文化人類學博士;訓練與督導分析師。

 
 

在艱難的心理治療工作裡,累世糾葛的苦難經常挑戰治療師的極限。如同個案需要治療師協助去理解無法獨自面對的情緒經驗,治療師也需要另一個人,方能將挑戰化為成長而非創傷。

本課程從精神分析的觀點,介紹督導關係的本質、結構與內容。透過對各種督導型式與情境的討論,思考督導者與受督者如何去經驗被隔絕的經驗,去思考被阻斷的思考,以及如何從經驗中學習。

 

 

第一天 (1/6)

 

09:00 – 10:30    督導的本質

1. 模型:親子 (Winnicott, Bion, Sandler, Mentalization / Attachment)
           物理 (Einstein, Hawking, Feynman, Relativity / String theory)
2. 目標:品管 vs. 教育 vs. 作夢
3. 主角:個案 vs. 知識 vs. 受督者
           督導 (super-vision) vs. 相談 (con-sultation) vs. 領會 (under-stand)
4. 制度:歷史演變與現行規範
 

10:45 – 12:15    結構與內容(督導的角度)

1. 開始督導:了解受督者的個別需求、設立共同目標
2. 建立架構:關係、界限、保密、評量、機構
3. 討論媒介:自由聯想、回憶稿、逐字稿、作品、錄音與錄影
4. 穩住腳步:受督者容易理解並掌握的幾個治療原則
5. 此時此刻:督導關係裡的豐富訊息(理想化、迫害、共振鏡映)
6. 私密議題:受督者的夢與累世糾葛(投射認同、角色感應、反移情)
7. 言教身教:權威與分享、內攝與認同、深入與溫暖、嚴謹與放心
8. 危機處理:行動化、留住個案、自傷傷人、倫理議題
9. 督導記錄:個案資訊、受督者的狀態、自省、重要體悟、正式報告
10. 鍛煉直覺:協助受督者找到屬於自己的治療語言
 

13:45 – 15:15    常見的疑問(受督的角度)

1. 天份能力:我有能力當治療師嗎?
        我適合學精神分析嗎?
        為何我都留不住病人?
2. 尋找督導:地位?取向?性別?轉介者?
            如何更換督導?
        同時多人督導?
        督導與治療師取向不同怎麼辦?
3. 界限分工:什麼事和治療師談?什麼和督導談?
            請前督導當治療師可以嗎?反之呢?
            是否以及如何告知個案正接受督導?
4. 學習歷程:過渡空間以及如何保持學習的熱情?
            寫與不寫以及如何寫回憶稿?
            聽與不聽以及如何聽督導的建議?
5. 獨立不懼:督導不在時(後)?
 

15:30 – 17:00    實例

1. 文獻中的督導實例
2. 本課程參加成員的事先提問
 
 

第二天 (1/20)

 

09:00 – 10:30    督導與團體

1. 長期封閉:二至六人的團督
        六人以上的個案討論團體
2. 訓練課程:學期、競爭、評量、展演
3. 巴林團體:結構、安適、空間、思考
4. 單次討論:特定目標、困難個案、重大事件
          大型研討會
5. 督導之間:討論督導議題的團體
          多位督導同時(分別)參與的團體
6. 同儕督導:沒有督導的個案討論
 

10:45 – 12:15    特定場域

1. 短期工作:員工協助方案、運動員、企業人事結構診斷 … …
2. 工作場域:學校、社會局、醫療院所、諮商/治療所 … … 
3. 精神病理:精神疾病、邊緣人格、暴力、性侵、酒藥癮 … …
4. 網路工作:保密、安全、距離、移情 … … 
5. 族群差異:性、年齡、語言、政治、種族、信仰 … …
6. 緊急諮詢:當督導關係需要其他人協助 … …
 

13:45 – 15:15    督導的成長

1. 持續學習:同儕、治療師、督導、研討會、學會、受督者
2. 時間有限:選擇、順序(聽、說、讀、寫)
3. 專業之外:人文、自然科學、自然環境、生活
4. 理智之外:身體工作、情緒調節、靈性成長
 

15:30 – 17:00    實例

1. 文獻中的督導實例
2. 本課程參加成員的事先提問
 
 
 

【參考書籍】

1. Wilfred Bion. 2014. Clinical Seminars. The Complete Works of W. R. Bion. Vol. VIII. (Chris Mawson ed.) London: Karnac.   
2. Antonino Ferro. 2013. Supervision in Psychoanalysis. The São Paulo Seminars (Ian Harvey trans.) New York: Routledge.
3. Robert Lane (ed.) 2013. Psychoanalytic Approaches to Supervision. New York: Routledge. 
4. Howard Levine and Giuseppe Civitarese (eds.) 2016. The W. R. Bion Tradition: Lines of Development—Evolu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ver the Decades. London: Karnac.
5. Brian Martindale (ed.) 1997. Supervision and Its Vicissitude. London: Karnac. 
6. Laura Rubinstein (ed.) 2007. Talking About Supervision: 10 Questions, 10 Analysts = 100 Answers London: 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al Association.
7. Joan Sarnat. 2016. Supervision Essentials for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ie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8. Diana Shmukler. 2017. Supervision in Psychoanalysis and Psychotherapy: A Case Study and Clinical Guide. New York: Routledge.

 

【參考論文】

1. Emanuel Berman. 2000. Psychoanalytic supervision. IJPA, 81(2):273-290
2. Ricky Emanuel. 2012. An application of Bion’s theory of thinking and transformations in hallucinosis. An experience of supervision with Dr Donald Meltzer. J. Child Psychother., 38(3):284-301
3. Otto Kernberg. 2010. Psychoanalytic supervision: the supervisor's tasks. Psychoanal. Q., 79(3):603-627
4. Carol Levin. 2006. “That's not analytic”: theory pressure and “chaotic possibilities’ in analytic training. Psychoanal. Inq., 26(5):767-783
5. Thomas Ogden. 2005. On psychoanalytic supervision. IJPA, 86(5):1265-1280
6. Margaret Rustin. 2010. The complexities of service supervision: an experiential discovery. J. Child Psychother., 36(1):3-15
7. Imre Szecsödy. 2008. Does anything go in psychoanalytic supervision? Psychoanal. Inq., 28(3):373-386
8. David Tuckett. 2005. Does anything go? Towards a framework for the more transparent assessment of psychoanalytic competence. IJPA, 86(1):31-49
9. Edward Watkins. 2013. The contemporary practice of effective psychoanalytic supervision. Psychoanal. Psychol., 30(2):300-328

 

【上課地點】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35號2F-1

【線上上課】本課程開放全程線上上課(事後線上觀看錄影),報名前請先參考<<線上上課說明>>

【合辦單位】臺灣精神分析學會

【學分申請】本課程將申請精神科醫師、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繼續教育學分。

【課程提供資料】本課程所提供之資料僅包含每堂課之課程投影片,並不提供每堂課內容之參考文獻。

【課前提問】本課程開放報名學員課前提問,歡迎學員來信info@ianalysis.com.tw針對督導與受督之相關議題提問,提問截止時間為2018/12/30。講師不會一一回應所有的問題,但會蒐集學員關心的議題並融入課程當中

 

  • 【線上報名】
  • 單元 日期 名稱 單元
    報名
    督導與受督:精神分析的養成和傳遞 A全系列報名
    • *不允許單元報名

    本課程目前不接受報名,歡迎參考吾境思塾其他相關課程

 

【課程日期說明】: 
  • 2019年1月6日、1月20日,兩個週日的9:00-17:00
     
    《線上課程開放時間》2019/1/9 至 2019/4/22

 

  • 【費用】 全系列報名8,000
  • 1.本課程與「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合辦,合辦單位會員優惠參與,惟名額有限,需先報名,額滿為止。 2. 以學生價報名者請於現場簽到時出示公私立學校有效學生證,報名全程線上上課者,請email學生證照片檔或掃瞄檔為證。
  •  
  • 【學生價】 全系列報名6,500
  • 【合辦單位人員優惠價】 全系列報名6,500
  • (各種優惠僅可擇一使用)

 

【參與資格】: 
  • 本課程適合心理治療等相關專業人員,與相關系所學生。

 

【注意事項】: 
  • ※本系列課程提供現場上課學員無法出席時線上錄影補課機會,有需要之學員請以email申請,謝謝!

  • 1. 為便於相關作業與場地人數限制,請事先報名;額滿即截止報名。
  • 2. 報名與繳費:請於吾境思塾網站之線上報名系統報名繳費。
  • 3. 課程開始前,報名及繳費完成後,7日內可全額退費,7日後可退費80%。 課程開始後,恕不退費。
  • 4. 洽詢: e-mail : info@ianalysi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