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當代精神分析系列課程

 
【美國精神分析系列】
 

許多人試圖探究1909年佛洛伊德受邀到美國克拉克大學(Clark University in Worcester)的五場演講,是如何影響未來100年美國及美國精神分析的發展的呢?也有人提及,40年代到60年代,美國精神分析幾乎就是自我心理學(Ego psychology),有一部分是安娜佛洛伊德自50年代起經常到美國,訓練傳承了許多重要的分析師,而她本身也多少受到那個新大陸氛圍的影響。另外,美國精神分析學會曾經長期排斥非醫學背景者加入,使得精神分析在美國的發展受到更線性或系統性的心智閱讀著、工作著。還有,一次大戰時,許多歐洲分析師逃亡南美,再到美國,也可能輾轉把樂天、開朗的特質暈染上美國的精神分析。美國這個文化的大熔爐也使其近代的精神分析的理論思想變得異常豐富,本系列課程僅針對較精華且具歷史重要性的精神分析文本介紹美國精神分析的基礎樣貌。

授課講師:林俐伶 精神分析師 (美國精神分析學會及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

(註:您可點選閱覽每期詳細介紹)
 

2019春   又穩固又善變的新大陸--自我心理學 & 美國客體關係

2020春   硬的語言、柔軟的事:談自體的心理學 & 關係學派

 
 
 
【當代精神分析系列】2016-2022
 
     每位心理治療師都得有一套自己熟悉並知道如何使用的語言。或許一開始,我們可以單純而堅定地追隨某種信念與技法。但無常的人生,複雜的人性,以及多變的臨床遭遇,終究會不斷把工作中的我們拉到各種衝突與徬徨之中。除非麻木不仁,否則我們都得要做出抉擇,決定該撿拾與捨棄什麼,以及如何編織自己的語言。
 
     這個課程的目的,便是提供編織的材料。在總計十學期一百次的課程中,介紹佛洛依德之後的精神分析概念。本課程不想推銷任何終極真理,其篇幅也只能介紹部分的重要文獻。至於最後會編織出什麼來,終究是每個人在工作、督導、甚至生活中要各自完成的事。
 
     我們也希望每階段的課程能夠激發參加者繼續閱讀該領域文獻的熱情與能力。佛洛依德之後,無數的分析師基於對他的追隨或不滿,也基於他們各自的臨床工作與人生經歷,不止發展出不同的理論與工作模式,也發展出許多對人性的看法。因此,本課程也歡迎所有對閱讀以及思考人生有興趣的非專業人員參加。
 
授課講師:周仁宇 精神分析師 (兒童精神科醫師;文化人類學博士;訓練與督導分析師)
 
(註:您可點選閱覽每期詳細介紹)
 
 
 
 
 
(待定)  災難與信心:Wilfred Bion 1
 
(待定)  當記憶和欲望都不再存在:Wilfred Bion 2
 
(待定)  生命的重量:Hans W. Loewald, Thomas Ogden, and Andre Green
 
(待定)  兒童發展與心理治療:Peter Fonagy and Mary Target
 
(待定)  邊緣與自戀:Heinz Kohut and Otto Kernberg
 
(待定)  自己的語言:Jessica Benjamin, Philip Bromberg, Jody Davies, and Emmanuel Gh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