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夢”論“性”:精神分析的兩個支柱(佛洛伊德全集導讀II-1)
你對“釋夢”有興趣?還是對“性的理論”有意見?或者認為日常生活中的意外與巧合,不過是偶然?
從1900年到1905年,佛洛伊德針對上面的三個問題,分別寫了“夢的解析”、“性學三論”以及“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學”,作為精神分析理論的奠基石,並且涵蓋了日常生活中的許多面向,包括(1)透過數以百計的夢境,經由詮釋,得知夢是慾望的滿足,但惡夢連連,或是唐突不解的夢,又要如何解釋呢?(2)人類性特質的發展,並非起源自青春期,而是橫梗在兩個性發展的高峰之間,但成人的性變態與小孩的多形性的變態有何差異呢?為何說精神官能症是性變態的負面呢?(3)狀似無奇的語誤、遺忘、失誤行為,會何有時讓我們覺得事出有因?發生在別人身上時我們往往一目瞭然,然而若是我們就是主角時,卻又傾向認為這些純屬巧合,沒有特別的意思。
有人主張無意識與小孩性特質是精神分析的兩個基石,本學年將就這兩個重要的支點進行14次深入的研讀。也歡迎所有對閱讀、思辨有興趣的非專業人員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