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的自戀,恆久的憂鬱---既是終點又是起點的後設心理學


【課程編號】030204
【講師】: 楊明敏醫師
Speaker Bio: 
  • 精神科專科醫師;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碩士;法國第七大學精神病理與精神分析博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佛洛伊德III-2:百年的自戀,恆久的憂鬱 ------既是終點又是起點的後設心理學
後設心理學(metapsychology)是佛洛伊德仿造形上學(metaphysic)所發明的詞彙。如同後者是觀察物理世界的抽象觀點,後設心理學(有時又稱為深層心理學),是針對心理世界的運作與結構,不僅侷限於臨床客觀地描述,也是理論上抽象的綜合論述。當治療者在臨床工作上遭遇阻礙時,便需要尋求後設心理學的幫忙,來突破自我思考的侷限。佛洛伊德援引浮士德中的名句,將這不同於一般常識與邏輯的觀點,稱之為巫術、幻想的援助。
 
舉例來說:雙親管教小孩,是為了孩子的未來,還是其實是為了自己?是孩子們真的那麼可愛,或者是看著他們的成人們緬懷著自己被照顧的美好年代?面對“孩子陛下”,大人們總要禮讓三分,這樣的尊寵其實是翻版於大人自身的自戀?而我們欣喜於找到了心儀對象,其實是因為這撫平了早已失去對象的憂鬱?所謂“遇見”了對象的快樂,是否應該說是”再度找到”了失去的對象的補償?
 
這些思考皆是來自佛洛伊德之後設心理學的馳援。佛洛伊德“論自戀”一文(1914)的發表已有百年,之前的“心理運作的兩個原則”(1911),以及之後系列的“後設心理學”等文章,將古典精神分析當中有關驅力的主張推到高峰。其中談論到的問題,包括了現實原則與享樂原則的分別;愛自己,還是愛別人多一些的現象;對象失去時為何會有哀痛與憂鬱等問題。這些討論其實也隱含著客體關係的重要性,日後的克萊恩(M. Klein)的原始的防衛機轉,溫尼考特(D. Winnicott)的環境與母親的重要性,比昂(W. R. Bion)有關思考能力的思考,以及西格(H. Segal)有關象徵能力的形成,都可以在佛洛伊德這段期間所發表的後設心理學論文當中找到出發點。
 
如前所述,當我們在臨床遭遇到阻礙時,便會尋求後設心理學的的幫忙。職是之故,後設心理學既是理論,也是臨床不可或缺的工具箱。精神分析百年來發生不少的爭端與整合,也表示這工具箱會排斥或容納新的理論工具。除了驅力的主張與客體關係的模式,精神分析是否會有第三種模式呢?而我們的心靈是否也會有類似封閉或開放的傾向呢?如果說自戀是要維持自我,憂鬱是尋找失落的客體,那麼在自戀與憂鬱之後,在自我與客體之間,我們要有怎樣的新的後設心理學呢?
 
 
我們將佛洛伊德有關後設心理學的發展,分為五個時期。這次的講座我們只能討論到第三個時期。
 
時期 結構 內容
1900 第一地誌學:無意識、前意識、意識 防衛機轉
1911 利必多(libido)與驅力的模式 驅力的二元論:自我保存的驅力/性驅力
1914 自戀的模式 自我與自我理想的理論
1920-1923 第二地誌學:自本、本我、超我與死亡驅力的模式 第二種驅力的二元論:生命與死亡  Eros/Thanatos
1923-1937 主體的模式 焦慮的第二種理論、自我的分裂
說明:繼“科學心理學的綱要”與“夢的解析”的第七章之後,關於精神分析理論的探討,佛洛伊德停筆了將近十年。1911年起,在一篇討論心理運作所依循的享樂原則與現實原則的文章中,以及在1914年的“論自戀”中,才又重拾這個主題。1915年起,世界大戰爆發,隨著病患數量減少,累積了二十多年臨床經驗的佛洛伊德心思重新回到鋪陳整體精神分析的理論。透過當時他與友人亞伯拉罕(K. Abraham)、莎樂美(A. L. Salomé)的通信,表示他正埋首寫十二篇有關後設心理學的文章。前五篇文章在期刊上陸續發表,後七篇則失散無蹤。所幸於1983年,又再度尋獲第十二篇。我們將依循這幾篇文獻,闡明他的臨床觀察,以及依此所發展的幻想與理論。最後是受這些理論的影響,所開啓的新的理論主張與另類的臨床現象,例如:克萊恩( M Klein )、比昂(W. Bion)、溫尼考特(D. Winnicott)、以及葛林(A. Green)。
 
主要閱讀文獻
1. 享樂原則與現實原則:現實與享樂原則不只是衝突而已,透過延宕滿足,現實原則其實是為享樂原則服務。
    FORMULATIONS ON THE TWO PRINCIPLES OF MENTAL FUNCTIONING (1911)
2. 論自戀:自戀分為原初與次發自戀;小孩的自戀如何成為成人的理想呢?
    ON NARCISSISM: AN INTRODUCTION (1914)
3. 驅力與其命運:自我保純的驅力與性驅力有什麼關係?愛與恨的糾纏如何展現在驅力的發展當中?
    INSTINCTS AND THEIR VICISSITUDES (1915)
4. 潛抑、情感:潛抑的目的就是與意識保持距離,從而產生的焦慮、憂鬱、罪咎等情感,與自我的發展有何關係?
    REPRESSION (1915)
    Green, A. (1977). Conceptions of Affect. Int. J. Psycho-Anal., 58:129-156.
5. 無意識:潛抑無法抹消這些沒有否定、沒有時間性、沒有確定的無意識,如何察覺無意識以不同形貌的存在呢?
    THE UNCONSCIOUS (1915)
6. 夢的理論與退行作用:幻覺與夢當中對於滿足的追求,有何不同?在地誌學上的退行,與時間、與時序上的退行,有何分別?
    A METAPSYCHOLOGICAL SUPPLEMENT TO THE THEORY OF DREAMS (1917 [1915]) 
7. 哀慟與憂鬱: 失去親愛的對象,陷入哀慟,但若長期無法減輕這悲哀,哀慟的工作無法完成,就成了憂鬱。
    MOURNING AND MELANCHOLIA (1917 [1915])
    KLEIN, M. 1935 'Contribution to the Psychogenesis of Manic-Depressive States' In: Developments in Psycho-Analysis (London: Hogarth, 1948.)
8. 失去的手稿:各種精神官能症不只在小孩身上可以呈現,並且可以回溯到人類發展時經歷的種種困難。
    Overview of the Transference Neuroses(1915, 1983).
    Grubrich-Simitis, I. (1988). Trauma or Drive—drive and Trauma—A Reading of Sigmund Freud's Phylogenetic Fantasy of 1915. Psychoanal. St. Child,43:3-32.
    Klein, bion, winnicott, hana segal
 
次要參考文獻
 
9, 同時期的作品 
    圖騰與禁忌:TOTEM AND TABOO (1913 [1912-13])
    精神分析的科學旨趣:THE CLAIMS OF PSYCHO-ANALYSIS TO SCIENTIFIC INTEREST(1913)
    米蓋郎基羅的摩西:THE MOSES OF MICHELANGELO (1914)
10, 影響所及:各種自戀、客體關係理論與後設心理學
    Bollas, C. (1982). On the Relation to the Self as an Object. Int. J. Psycho-Anal., 63:347-359. 
    Federn, P. (1928). Narcissism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Ego. Int. J. Psycho-Anal., 9:401-419.
    Green, A. (2002). A Dual Conception of Narcissism: Positive and Negative Organizations. Psychoanal Q., 71:631-649.
    Grunberger, B. (1993). On Narcissism, Aggressivity and Anti-Semitism. Int. Forum Psychoanal., 2:237-240. 
    Kohut, H. (1966). Forms and Transformations of Narcissism. J. Amer. Psychoanal. Assn., 14:243-272.
    Laplanche, J. (1981). A Metapsychology Put to the Test of Anxiety. Int. J. Psycho-Anal., 62:81-89
    Loewald, H.W. (1988). Psychoanalysis in Search of Nature Thoughts on Metapsychology, “Metaphysics,” Projection. Ann. Psychoanal., 16:49-54.
    Sullivan, C.T. (1965). On Being Loved: A Contribution to the Psychology of Object Relation. Psychoanal. Rev., 52A:5-18.
 

 

【佛洛伊德全系列課程介紹】

也許你唸過佛洛伊德的單篇文章、個案的書寫,也許沒有。閱讀之後是驚為天人,還是嗤之以鼻?無論是何種印象,也許對
於一個書寫時間長達四十多年,致力於理論的連續性與臨床的複雜性的作品而言,任何結論都是片面、侷限的。
此門課程每半年為一期,四年共八期,旨在詳細閱讀佛洛伊德的作品,以英譯的全集作為依據,細細的按編年的作品,深入
探討佛洛伊德思想的演變,以及精神分析在臨床與臨床之外的變化更迭,讓佛洛伊德的理論搖動起來,與當代的理論與技術
接軌。
 
 
(註:您可點選前期課程閱覽大綱)
 
第一年 佛洛伊德I 佛洛伊德全集標準版1-3(1886-1897)
 
 
第二年 佛洛伊德II 佛洛伊德全集標準版4-9(1897-1904):從夢的解析到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失誤
 
 
第三年 佛洛伊德III 佛洛伊德全集標準版10-17(1905-1920):從驅力到伊底帕斯情結的臨床表現
 

上半年:如何操作心理治療:佛洛伊德的TO BE OR NOT TO BE

下半年:百年的自戀,恆久的憂鬱---既是終點又是起點的後設心理學
 
第四年 佛洛伊德IV 佛洛伊德全集標準版18-23(1920-1939):從超越享樂原則到女性之謎
 
註:本系列課程無連續性,未參加過前期課程者,未來也歡迎報名同系列課程。
 
 
【合辦單位】臺灣精神分析學會
 
【學分申請】本課程將申請精神專科醫師、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繼續教育學分

 

  • 【線上報名】
  • 單元 日期 名稱 單元
    報名
    百年的自戀,恆久的憂鬱---既是終點又是起點的後設心理學 A全系列報名
    • *不允許單元報名

    本課程目前不接受報名,歡迎參考吾境思塾其他相關課程

 

【課程日期說明】: 
  • 2014年9月2日起,每週二晚上7:30-9:00,共14堂。(9/2,9,16,30  10/7,14,21,28  11/4,11,18,25  12/2,9)

 

  • 【費用】 全系列報名12,600
  • 1. 本課程開放台南定點遠距視訊上課,遠距班學員報名後請來信info@ianalysis.com.tw或來電 02-2708-7337 確認。 台南上課地點:台南市崇善路406號 2. 本課程與「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合辦,合辦單位會員優惠參與,惟名額有限,需先報名,額滿為止。 3. 以學生價報名者請於現場簽到時出示公私立學校有效學生證。 4. 本課程提供曾參與「佛洛伊德」系列課程之學員以「舊生優惠」價報名
  •  
  • 【舊生優惠】全系列報名9,800
  • 【學生價】 全系列報名9,800
  • 【合辦單位人員優惠價】 全系列報名9,800
  • (各種優惠僅可擇一使用)

 

【參與資格】: 
  • 本課程適合精神科醫師、心理師,以及護理、社工、職能治療等相關專業人士,更歡迎對文學、藝術、人性、敘事和精神分析有興趣的讀者一同共襄盛舉。

 

【注意事項】: 
  • ※為考量學員可能之臨時狀況與課程銜接性,本系列課程提供線上錄影補課機會,每位學員將可獲得五次補課點數。惟錄影狀況可能偶有瑕疵,且為維持現場參與度與您的學習品質,仍建議您盡可能按時出席。

  • 1. 為便於相關作業與場地人數限制,請事先報名;額滿即截止報名。
  • 2. 報名與繳費:請於吾境思塾網站之線上報名系統報名繳費。
  • 3. 課程開始前,報名及繳費完成後,7日內可全額退費,7日後可退費80%。 課程開始後,恕不退費。
  • 4. 洽詢: e-mail : info@ianalysis.com.tw